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养殖大黄鱼的等级评定要求、方法和规则。本文件适用于养殖大黄鱼的质量分级与评定。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Quality Grading of Farmed Large Yellow Croak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09T 002-2022《养殖大黄鱼等级评定技术规范》是福建省宁德市发布的关于养殖大黄鱼等级评定的重要地方标准。该标准从术语和定义、要求、检验方法、判定规则等方面对养殖大黄鱼的等级评定进行了系统规定,为养殖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了科学依据。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了大黄鱼的基本概念及其相关属性。例如,“养殖大黄鱼”是指通过人工方式在可控环境中饲养的大黄鱼。“规格”表示根据体重或体长划分的不同级别。“健康状况”则涵盖了外观、行为以及生理指标等多个方面。
在要求章节中,标准详细规定了大黄鱼等级评定的具体标准。其中,外观质量要求大黄鱼体表完整无损,鳞片紧密贴合且色泽鲜艳;体形匀称,肌肉紧实富有弹性。健康状况方面,需确保无明显病害症状,如寄生虫感染、皮肤病等,并且活力充沛,游动自如。此外还对体重范围做出了明确规定,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重量区间,以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品质。
检验方法部分则描述了如何准确评估上述各项指标的方法。例如,外观检查可以通过目视和触诊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健康状态可通过观察鱼群的行为习性及取样检测来判断;而体重测量则需要使用经过校准的电子秤进行精确称重。
最后,在判定规则里指出,只有当所有项目均达到相应等级的标准时,才能认定为该等级的产品。如果某一项不符合要求,则应降级处理。同时强调了抽样原则,即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作为检测对象,确保结果具有代表性。
综上所述,《养殖大黄鱼等级评定技术规范》不仅规范了养殖大黄鱼的质量评价体系,还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标准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