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蛋鸡舍环境控制的术语和定义、环境要求、通风与温湿度控制、光照控制、空气质量控制、设备维护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蛋鸡舍的环境控制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Control in Egg-laying Chicken Hou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蛋鸡舍环境控制技术规程》(DB36/T 1695-2022)是江西省地方标准,于2022年发布并实施。该标准规定了蛋鸡舍环境控制的技术要求,包括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光照等关键指标。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温度控制
标准要求蛋鸡舍内的温度应保持在适宜范围内。具体来说,冬季最低温度不应低于5℃,夏季最高温度不宜超过30℃。这一规定旨在确保蛋鸡在不同季节都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生产性能。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蛋鸡的采食量、产蛋率以及健康状况。因此,养殖场需要配备相应的供暖和降温设备,并定期检查维护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湿度管理
关于湿度,标准建议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0%-70%之间。湿度过高容易导致鸡舍内霉菌滋生,增加呼吸道疾病的风险;而湿度过低则会使空气过于干燥,可能引起鸡群脱水。为了达到理想的湿度水平,可以通过安装加湿器或者加强通风换气来调节。
空气质量
对于空气质量的要求,标准特别强调了氨气浓度不得超过20ppm,硫化氢浓度不超过10ppm。这些有害气体主要来源于粪便分解过程,长期暴露在这种环境中会对鸡只造成伤害,如刺激眼睛、呼吸道疾病等。因此,除了定期清理粪便外,还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通风策略,比如定时开启排风扇,确保新鲜空气进入的同时将污浊空气排出。
光照安排
最后,在光照方面,标准指出每天至少要有16小时的人工照明时间,并且光照强度不低于20lux。适当的光照不仅能够促进蛋鸡的生长发育,还能提高其产蛋效率。需要注意的是,人工光源的选择也很重要,最好选用接近自然光谱分布的灯具,这样可以更好地模拟白天黑夜交替的真实情况。
综上所述,《蛋鸡舍环境控制技术规程》(DB36/T 1695-2022)为蛋鸡养殖提供了全面细致的指导方针,帮助从业者创建一个有利于蛋鸡健康成长的良好生活环境。通过严格遵守上述各项指标,不仅可以提升鸡蛋产量和质量,同时也保障了动物福利和社会责任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