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秦川牛屠宰与分割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及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秦川牛的屠宰加工和分割环节。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Qin川 Cattle Production - Part 18: Slaughter and Cutt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1489.18-2021《秦川牛生产技术规范 第18部分:屠宰与分割》是陕西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秦川牛从屠宰到分割的全过程,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屠宰前准备
标准要求在屠宰前对秦川牛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健康状况、体重测量等。所有进入屠宰场的牛必须持有有效的检疫合格证明。此外,屠宰前至少停食12小时但不停水,以保证肉品质量并减少污染风险。
屠宰操作
屠宰过程中需遵循严格的卫生操作规程。首先,牛只进入屠宰间后应立即进行致昏处理,推荐使用电击法或二氧化碳麻醉法。之后迅速放血,避免血液污染胴体。在整个屠宰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并定期消毒工作区域。
胴体冷却
屠宰后的胴体需立即送往冷却间,在0℃至4℃条件下冷却不少于24小时。此步骤有助于抑制微生物生长,延长产品保鲜期。同时,冷却期间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防止冷凝水滴落造成二次污染。
分割加工
分割时应按照不同部位的特点进行分类处理。对于眼肉、里脊等优质部位,需特别注意刀工精细度及表面完整性。整个分割过程应在符合HACCP体系要求的环境中完成,确保食品安全。
包装储存
分割好的牛肉应及时包装,并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限等信息。包装材料须无毒无害且具有适当的透气性。储存温度控制在-18℃以下,确保冷冻效果良好。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定,可以有效提升秦川牛肉的整体品质,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一标准不仅促进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