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快速检测室的建设要求、设备配置、人员管理、检测流程、结果处理及档案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快速检测室的建设和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Rapid Testing Rooms in Centralized Trading Markets for Edi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391-2022《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快速检测室建设与管理规范》是江苏省发布的关于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快检室建设与管理的地方标准。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明确了“快速检测”、“快检室”等关键术语的概念。其中,“快速检测”是指利用快速检测技术和方法,对食用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非法添加物等质量安全指标进行定性或半定量检测的过程。快检室则是指为开展上述检测工作而专门设立的场所。
二、快检室的基本要求
根据标准第4章的规定,快检室应当具备独立的空间,并且要满足通风、采光、温湿度控制等基本条件。快检室面积应与市场交易规模相适应,一般不应小于20平方米。此外,快检室内部布局需合理规划,包括样品前处理区、检测操作区、试剂存放区等功能区域,并确保各功能区之间相互独立又便于联系。
三、仪器设备配置
标准第5章强调了快检室所需配备的基本仪器设备及其性能要求。例如,必须配置恒温水浴锅、离心机、振荡器等基础实验器材;对于具体的检测项目,则需要针对性地添置相应的快速检测仪,如农药残留速测仪、兽药残留检测仪等。所有仪器设备均需定期校准维护,保证其处于良好状态。
四、人员资质与培训
标准指出,快检室工作人员应当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关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培训内容涵盖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检测技术原理及操作规程等方面。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分工,确保每项检测任务都有专人负责。
五、检测流程与记录管理
标准第7章详细规定了快检室日常工作的具体流程。从样品接收登记开始,到样品预处理、检测实施直至结果报告出具,每个环节都制定了严格的操作规范。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必须做好详细的原始记录,包括但不限于样品信息、检测参数设置、实验数据等内容,以便于后续追溯核查。
六、质量控制措施
为了保障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标准提出了多项质量控制措施。其中包括定期参加外部能力验证活动;使用标准物质进行内部质控;采用平行样分析等方式提高检测准确性等。通过这些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因人为因素或设备故障导致的误差风险。
综上所述,《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快速检测室建设与管理规范》为提升全省范围内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希望各相关单位能够严格按照该标准执行,共同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