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安徽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中图像采集点的编码原则、编码结构和编码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Title:Coding Rule for Image Acquisition Points of Social Security Video Surveillance 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A8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1618-2022《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图像采集点编码规则》是由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主要用于规范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的图像采集点编码。这项标准对于提升视频监控系统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图像采集点”这一核心概念,指的是安装有摄像机等设备用于采集视频图像的具体位置或场所。明确的定义有助于统一认识,避免在实际应用中产生歧义。
编码结构
该标准规定了图像采集点编码由若干部分组成,包括行政区划代码、单位性质代码、单位代码、监控类别代码及序列号等。这种结构化的设计便于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监控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检索。例如,通过前缀的行政区划代码可以快速定位到具体的地理位置。
编码方法
对于每一类编码元素都有具体的规定。比如行政区划代码按照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执行;单位性质代码则根据单位所属行业分类确定;而单位代码通常由主管部门分配,并要求唯一性以确保每个采集点都有唯一的标识符。
示例说明
假设某城市公安局在其辖区内设置了多个监控摄像头,则这些摄像头对应的编码应该遵循上述规则生成。例如,如果是在合肥市瑶海区的一所学校内安装了一个监控摄像头,那么其编码可能是这样的:340102001001-01-001-001。这里,“340102”代表合肥市瑶海区,“001”表示公安部门,“001”代表学校,“001”是该校的第一个监控点。
实施意义
此标准不仅为各地公安机关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指导文件,还促进了跨地区、跨部门之间的协作与交流。通过建立标准化的信息交换平台,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建设,节约成本。同时,也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总之,《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图像采集点编码规则》作为一项地方性技术规范,在促进公共安全领域信息化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它不仅体现了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也反映了科技进步带来的新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