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四川省水利工程类对象编码的规则、结构和应用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各类水利工程对象的编码与管理。
Title:Sichuan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Object Cod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2950-2022《四川省水利工程类对象编码规则》是一项地方标准,旨在为四川省范围内的水利工程提供统一的对象编码规范。这项标准对于实现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管理、数据共享和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编码结构
该标准规定了水利工程对象编码由若干部分组成,包括工程类别代码、工程名称代码、工程特征代码等。其中,工程类别代码用于区分不同类型的水利工程,如水库、堤防、灌区等。例如,水库的类别代码可能设定为“1”,而堤防则可能是“2”。这样的分类有助于快速识别工程类型,便于后续管理和维护。
编码规则
标准中明确了编码长度固定为12位,每一位都有特定的意义。前两位代表工程类别,中间四位是工程名称代码,后六位则是工程特征代码。这种固定的编码长度确保了编码的一致性和可扩展性,方便计算机系统处理和存储信息。
实例解析
假设有一个位于某市的小型水库项目,其编码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构建:首先确定工程类别代码为“1”(表示水库),然后根据工程名称选择相应的代码段,最后结合具体特征生成完整的编码。比如,该水库的最终编码可能是“100100000001”。
应用价值
通过实施这一编码规则,能够有效提升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促进跨部门的信息交流与协作。同时,也为未来的智慧水利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助于推动四川地区水资源管理现代化进程。
总之,《四川省水利工程类对象编码规则》不仅是一项技术性的标准,更是实现水利工程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工具。它将对保障四川地区的水安全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