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质量控制及改进。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各级救助管理机构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救助服务的过程。
Title:Service Specification for Assistance to Homeless and Begging Pers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C8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936-2022 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规范》是一项湖北省地方标准,旨在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的服务。以下将对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范围”部分明确指出本标准适用于全省范围内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的机构和服务人员。这表明该标准具有普遍适用性,并且强调了救助工作的专业性和地域覆盖广度。
其次,在“术语和定义”中对关键概念进行了清晰界定。例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被定义为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问题且无亲友投靠而处于流浪或乞讨状态的人群。这一定义帮助工作人员准确识别救助对象,确保资源合理配置。
接着,“基本要求”部分提出了一系列原则性指导。其中包括以人为本、尊重人格尊严以及保护个人隐私等核心理念。这些原则要求救助机构在执行具体措施时始终将受助者权益放在首位,避免任何形式的歧视或侵犯行为发生。
对于服务流程,“接案登记”环节规定了详细的记录内容,如姓名、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基本信息,同时还需要采集照片并建立档案。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后续跟踪管理,还能为可能涉及法律程序的情况保留证据。
“初步评估”则强调要综合考虑受助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通过科学的方法确定其需求层次,从而制定针对性强、效果显著的服务计划。
在“服务内容”章节里,详细列举了包括基本生活照料、医疗救治、心理辅导、就业培训等多个方面的具体项目。每个项目都明确了实施目标和服务标准,比如基本生活照料需保证每日三餐供应,并定期更换衣物床单等用品。
此外,“安全防护”也是不可忽视的重点之一。标准特别提到要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和急救设备,定期组织演练以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最后,“监督与评价机制”部分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考核体系,包括内部自查、外部评估以及公众满意度调查等内容。通过持续改进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最终实现救助工作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综上所述,《DB42/T 1936-2022 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规范》从多个维度规范了救助工作的各个环节,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了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指引。它不仅体现了政府对于弱势群体关怀的态度,同时也反映了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精细化管理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