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杂粮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原则及分类。本文件适用于小杂粮的生产、加工、流通和管理等领域。
Title:Classification of Minor Cereal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2556—2022小杂粮》是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小杂粮分类的地方标准。这项标准主要从术语和定义、分类原则、具体分类等方面对小杂粮进行了规范,旨在推动小杂粮产业的标准化发展。
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标准明确指出小杂粮是指除小麦、玉米、水稻等大宗粮食作物以外的其他粮食作物,包括谷子、糜子、荞麦、燕麦、高粱、豆类等。这一定义为后续的分类工作提供了基础依据。
分类原则强调了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性要求依据植物学特征、遗传特性等因素进行分类;实用性则考虑到了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实际需求。例如,在谷物类小杂粮中,谷子和糜子由于其相似的生长环境和用途被归为一类;而豆类则根据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的不同进一步细分。
具体分类上,标准将小杂粮分为谷物类、豆类和其他类三大类。其中谷物类包含谷子、糜子、荞麦、燕麦、高粱等;豆类涵盖大豆、绿豆、红豆、豌豆等多种品种;其他类则包括藜麦、籽粒苋等特殊类型的小杂粮。每一大类下又细分为若干亚类,便于管理和使用。
标准还特别提到,对于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稀有或濒危小杂粮品种,应当予以保护并单独列出,以促进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此外,考虑到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技术进步,标准建议定期修订和完善,确保其始终符合行业发展需要。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DB14/T 2556—2022小杂粮》不仅明确了小杂粮的概念及其分类方法,而且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