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保护地茄果类蔬菜灰霉病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策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及效果评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保护地茄果类蔬菜灰霉病的绿色防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Control of Gray Mold in Protected Cultivation of Solanaceous Vegetab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653-2022 保护地茄果类蔬菜灰霉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是一部专门针对保护地种植的茄果类蔬菜灰霉病防控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环境调控
标准要求在保护地中,通过合理调控温湿度来预防灰霉病的发生。具体措施包括:白天保持棚内温度在20℃至25℃之间,夜间不低于10℃;相对湿度控制在75%以下。这是因为灰霉病菌适宜在高湿环境中生长繁殖,降低湿度可以有效抑制病害的发展。
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是预防灰霉病的基础。首先,应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并且要实行轮作制度,避免连作。其次,在定植前应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比如采用太阳能高温闷棚法或化学药剂熏蒸等方式。此外,还应注意合理密植,确保植株间通风透光良好,减少病原菌滋生的机会。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型的防控手段。标准推荐使用木霉菌制剂等微生物农药进行喷雾施用。这些微生物能够竞争性地占据植物表面位置,阻止病原菌侵入。同时也可以利用天敌昆虫如蚜虫寄生蜂等来控制害虫数量,间接减少因虫害导致的伤口引发的病害风险。
化学防治
尽管强调了绿色防控理念,但在必要时仍需采取化学方法来进行紧急救治。标准规定所使用的杀菌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且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和次数施用。常用的有效成分包括嘧菌酯、多抗霉素B等。值得注意的是,在采收前一定时间内不得再继续用药,以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性。
以上就是对DB36/T 1653-2022中几个关键部分的深入分析。遵循这一规程不仅有助于提高茄果类蔬菜产量与品质,还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