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理空间数据共享和交换的基本原则、数据内容、元数据要求、数据格式、传输方式及质量控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内各部门、单位之间地理空间数据的共享与交换活动。
Title:Specification for Sharing and Exchange of Geospatial Data
中国标准分类号:L79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7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646-2022《地理空间数据共享和交换规范》是由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旨在规范地理空间数据的共享与交换流程。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款及其详细解读:
1. 术语定义
- 规范中明确界定了“地理空间数据”、“共享”、“交换”等核心概念。例如,“地理空间数据”被定义为描述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间对象的地理位置、形态特征及其属性的数据集合。这一定义为后续条款提供了统一的语言基础。
2. 数据分类
- 数据按照用途分为基础类、专题类和综合类。其中,基础类数据包括地形图、影像图等通用性较强的资源;专题类则针对特定领域如交通、环境监测等;综合类是前两者结合后的产物。这种分类方式有助于数据使用者快速定位所需信息类型。
3. 数据质量要求
- 对于数据精度、完整性、一致性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指标。比如,平面位置误差不得超过5米(根据应用场景不同可适当放宽),时间分辨率至少达到月度级别等。这些硬性规定确保了数据可用性和可靠性。
4. 共享机制
- 提出了建立省市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作为主要载体,并鼓励通过API接口实现自动化调用。同时强调了安全审查制度,在提供服务之前需对敏感信息进行脱敏处理以保护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
5. 交换格式
- 推荐使用OGC制定的标准格式如GML、KML等来存储和传输数据。此外还允许采用JSON、XML等多种形式以适应不同技术背景的需求。这不仅提高了互操作性,也为未来扩展预留了空间。
6. 元数据管理
- 强调了元数据的重要性,要求每份地理空间数据都附带详细的描述文档,内容涵盖数据来源、更新频率、适用范围等信息。良好的元数据管理可以极大提升数据查找效率和服务质量。
7. 应急响应机制
- 针对突发事件设置了快速反应通道,规定在接到请求后应在2小时内完成初步响应,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完善解决方案。这种高效灵活的服务模式对于抢险救灾等工作至关重要。
以上就是该标准中几个比较重要的部分。它不仅涵盖了地理空间数据生命周期中的各个环节,还充分考虑到了实际应用中的各种复杂情况,具有很强的操作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