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榆跳象监测调查的目的、方法、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榆跳象的监测与调查工作,为林业害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onitoring and Survey of Grapholitha funebran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23T 335-2022 榆跳象监测调查技术规程》是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标准化研究院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榆跳象的监测与调查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榆跳象:一种专门侵害榆树的害虫,其幼虫在树干内蛀食,影响树木生长甚至导致死亡。标准中明确了“榆跳象”的概念及其危害性,为后续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监测对象
标准指出,监测的主要对象包括成虫、幼虫及受害植株。其中,成虫活动期是重点监控时段,通常发生在每年的4月至9月之间。此期间需定期巡查林地,记录发现的成虫数量及其分布情况。
调查方法
1. 样地设置
- 样地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并确保样地面积足够大以反映整体状况。
- 每个样地内设立若干固定观测点,便于长期跟踪观察。
2. 诱捕器使用
- 推荐使用黄色粘板或性信息素诱捕器捕捉成虫。
- 定期更换诱捕器中的粘纸或补充性信息素,保持诱捕效果。
3. 挖蛹检查
- 在秋季对受害较重的榆树进行挖掘检查,统计地下部分的幼虫数量。
- 注意保护土壤结构,避免破坏生态环境。
数据记录与分析
所有采集到的数据均需详细记录,包括但不限于时间、地点、天气条件、诱捕器类型及数量、捕捉到的成虫数量等。数据整理后可通过趋势分析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程度,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防治建议
基于监测结果,当某地区榆跳象密度达到预警阈值时,应及时采取物理、化学或生物手段进行控制。例如:
- 物理方法:人工摘除卵块;
- 化学方法:喷洒低毒高效的杀虫剂;
- 生物方法:引入天敌如寄生蜂来抑制种群增长。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程,可以有效减少榆跳象对森林资源造成的损失,维护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