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麦生产过程中防灾减灾的技术要求,包括灾害预防、灾害应对和灾后恢复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小麦种植过程中的防灾减灾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heat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小麦防灾减灾生产技术规程》(DB4101/T 36-2022)是由河南省郑州市发布的,旨在规范小麦生产中的防灾减灾技术要求,提高小麦生产的抗风险能力。以下是对该规程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灾害预警与监测
- 条文内容:规定了在小麦生长期间,应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网络,及时获取灾害性天气信息,并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向农户发布预警信息。
- 解读:这一条强调了灾害预警的重要性,要求相关部门不仅要做好监测工作,还要确保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传达给农民,以便他们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 播种期管理
- 条文内容:建议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并合理安排播种时间,避免在寒潮或干旱等不利条件下播种。
- 解读: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小麦品种是成功种植的基础。同时,合理的播种时间可以有效规避自然灾害的影响,比如冬季低温对幼苗的危害。
3. 田间管理
- 条文内容:提出了科学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措施,如根据土壤肥力状况调整肥料用量,采用滴灌等方式节约水资源,以及定期检查田间情况,发现病虫害立即处理。
- 解读:良好的田间管理不仅有助于提高产量,还能增强作物的抗逆性。科学施肥可以促进植物健康成长,而有效的病虫害防控则能减少损失。
4. 应急响应
- 条文内容:明确了当发生极端天气或其他突发事件时,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人员指导农户开展自救互救活动。
- 解读:面对突发状况,快速反应至关重要。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可以帮助农户更好地应对各种紧急情况,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带来的影响。
5. 灾后恢复
- 条文内容:指导灾后如何进行农田修复,包括清理残茬、翻耕土地、补种作物等步骤。
- 解读:灾后的恢复工作直接影响到下一季的收成。及时有效的恢复措施不仅能帮助恢复农业生产秩序,还可以为未来的丰收奠定基础。
以上是对《小麦防灾减灾生产技术规程》部分重要内容的解读,希望能为广大农户提供实用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