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畜禽标识的种类、编码规则、制作要求、佩戴管理及信息管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畜禽标识的管理与使用。
Title: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Livestock Ident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2361-2022畜禽标识管理规范》是河南省发布的关于畜禽标识管理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畜禽标识的使用、管理和监督,确保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以下将对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范围部分明确指出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行政区域内畜禽标识的管理。这为标准的应用提供了地域上的限定,确保了其适用性和针对性。
其次,在术语和定义中对“畜禽”、“畜禽标识”等关键概念进行了界定。其中,“畜禽标识”是指用于唯一识别畜禽个体身份的标志物或信息载体,包括耳标、电子标签等多种形式。这一定义明确了标识的作用和功能,为后续条款的具体实施奠定了基础。
再者,在标识要求部分强调了畜禽标识应当具备唯一性、可追溯性和安全性三大特性。这意味着每个畜禽标识都必须能够准确无误地对应到具体的畜禽个体,并且在生产、流通环节中保持完整性和有效性。此外,还要求标识材料应符合环保标准,不得含有有害物质。
另外,在标识发放与佩戴环节规定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发放工作,并且要建立详细的发放记录。同时要求在畜禽出生后7日内完成标识佩戴,特殊情况经批准可以适当延后但不得超过30日。这项措施有助于及时掌握畜禽养殖动态,便于后续监管。
对于标识更换与补发情形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当原标识损坏无法正常使用时,应及时申请更换;若丢失则需尽快补发新的标识以维持连续性。这样既保障了标识系统的完整性,又减少了因标识缺失带来的管理漏洞。
最后,在监督检查方面提出各级畜牧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开展专项检查活动,重点核查标识使用情况是否合规以及相关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等内容。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将依法依规处理并向社会公开通报结果,从而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
综上所述,《DB41/T 2361-2022畜禽标识管理规范》从多个层面构建起了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不仅有助于提升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也为维护消费者权益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