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硅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的基本要求、工程技术措施、个体防护、管理措施及应急处置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硅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的预防与控制。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Occupational Disease Hazards in Silicon Integrated Circuit Chip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C5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02/T 1033-2022 硅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硅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制定的技术规范,旨在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关键条款解读
# 5.1 总体要求
本部分明确了企业在职业病危害预防中的总体责任。企业应建立和完善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包括但不限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估与控制措施的实施。特别强调了企业负责人需亲自参与并领导相关工作,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 5.2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与评估
在这一章节中,要求企业定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与评估活动。具体而言,需要识别出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化学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溶剂等)、物理因素(如噪声、辐射)以及生物因素等潜在的职业病危害源,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确定其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
# 6.1 工艺设备选型
对于工艺设备的选择,《规范》提出要优先考虑低毒、无毒或毒性较低的材料作为原料,并推荐使用自动化程度高、密闭性好的生产设备以减少工人接触有害物质的机会。同时,还应注意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的建立健全,防止因老化损坏导致的职业病危害增加。
# 7.1 个人防护用品配备
为了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病威胁,《规范》明确规定了不同岗位所需佩戴的具体类型和个人防护用品的标准要求。例如,在接触有毒气体区域工作的员工必须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毒面具;长时间暴露于强光环境下的操作者则需配戴专用护目镜等。
# 8.1 培训教育
持续有效的培训教育是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规范》,新入职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全面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在职期间也应定期组织复训课程,内容涵盖最新的法律法规变化、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信息更新。
# 9.1 监测评价体系构建
最后,《规范》强调了建立完善的监测评价体系的重要性。这不仅包括对企业内部空气质量、噪声水平等内容进行长期跟踪记录,还需要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保持良好沟通合作,共同推进职业健康管理目标的实现。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深入剖析可以看出,《DB3202/T 1033-2022》为硅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来应对复杂多变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问题。它既体现了国家层面对于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高度关注,也为相关行业树立起了标杆性的实践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