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发酵茶中B族和G族黄曲霉毒素的测定方法,包括样品处理、仪器分析及结果计算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发酵茶中B族(B1、B2、B3)和G族(G1、G2)黄曲霉毒素的定量测定。
Title:Determination of B and G Aflatoxins in Fermented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X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0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268-2022《发酵茶中B族和G族黄曲霉毒素的测定》是一项安徽省地方标准,主要用于指导发酵茶中B族(如B1、B2)和G族(如G1、G2)黄曲霉毒素的检测。这些毒素是强致癌物质,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准确测定其含量至关重要。以下将从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进行详细解读。
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发酵茶中B族和G族黄曲霉毒素的测定。这表明该方法不仅限于特定种类的发酵茶,而是涵盖了所有可能含有此类毒素的发酵茶产品。这一广泛的适用性确保了无论何种发酵茶,只要存在黄曲霉毒素的风险,都可以采用此标准进行检测。
原理
标准中提到,样品经过适当的前处理后,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离待测物质,并通过荧光检测器检测特定波长下的荧光强度来定量分析。这种方法基于黄曲霉毒素在紫外光激发下能发出特定波长荧光的特性,从而实现高灵敏度的检测。具体而言,B族黄曲霉毒素在365nm波长激发下会发射出约435nm的荧光,而G族则发射出约450nm的荧光。这种特性使得即使在复杂基质中也能准确识别目标化合物。
样品制备
样品制备部分强调了样品均一性和代表性的重要性。首先要求取样量不少于200g,并充分混合均匀以保证样本的一致性。接着将茶叶粉碎至全部通过孔径为0.85mm的标准筛网,这样可以确保后续提取过程中能够更有效地释放出黄曲霉毒素。此外,在提取之前还需去除样品中的大颗粒杂质,以免影响最终结果的准确性。
分析步骤
1. 提取:使用乙腈-水混合溶剂作为提取剂,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到已称重好的样品中,震荡一段时间后离心分离上清液。
2. 净化:将上述提取液经固相萃取柱净化处理,去除干扰成分,得到较为纯净的目标物溶液。
3. 测定:利用配备有荧光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净化后的样品溶液进行测定。设置合适的色谱条件,包括流动相组成、流速以及柱温等参数,确保各组分能够良好分离并准确测定。
结果计算与评价
根据测得的峰面积或保留时间对照标准曲线即可计算出样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具体含量。值得注意的是,在报告最终结果时应考虑采样量、稀释倍数等因素的影响,并且对于不同批次的产品应当分别出具检测报告。同时,还应对检测过程中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以便使用者了解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程度。
总之,《发酵茶中B族和G族黄曲霉毒素的测定》这一标准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案,有助于保障消费者健康权益的同时也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