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乌桕容器苗培育及造林技术的术语和定义、育苗地选择、容器选择与基质配制、种子处理、播种技术、苗期管理、出圃要求以及造林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乌桕容器苗的培育及造林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Buxus Container Seedlings and Afforest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261-2022《乌桕容器苗培育及造林技术规程》是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乌桕容器苗的培育和造林工作,提高乌桕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效。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育苗准备
根据标准第5.1条,育苗前应做好土壤处理和种子预处理。土壤处理要求清除杂草、翻耕土地,并施足基肥,确保土壤疏松肥沃。种子预处理包括种子消毒和催芽,种子消毒可采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小时,催芽则需在温水中浸泡24小时后置于湿润沙中催芽至裂嘴。
二、播种与管理
标准第6.2条规定了播种时间应在春季气温稳定回升时进行,一般为3月中下旬。播种密度以每穴播2粒种子为宜,覆土厚度约1-2厘米。在苗期管理上,需保持土壤湿润,定期除草,适时追肥,特别是氮肥的使用要适量,避免烧苗。
三、病虫害防治
第7.1条强调了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提出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对于常见的立枯病,可用波尔多液喷雾防治;对于蚜虫等害虫,可选用高效低毒的杀虫剂进行喷洒。同时,要加强田间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
四、造林技术
标准第8.3条指出造林地的选择应考虑地形地貌、土壤条件等因素,优先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块。造林密度建议控制在每公顷1100-1600株之间,具体可根据立地条件适当调整。造林后要及时浇水定根,并进行抚育管理,包括除草、松土、施肥等措施。
以上是对DB34/T 4261-2022部分重要内容的解读,希望对实际操作有所帮助。在执行过程中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确保乌桕容器苗培育和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