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雷山银球茶加工的术语和定义、加工场所要求、加工设备、加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质量控制等。本文件适用于雷山银球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加工生产。
Title:Process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duct - Leishan Silver Ball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26T 235-2022《地理标志产品 雷山银球茶加工技术规程》是贵州省关于雷山银球茶生产加工的一项重要地方标准。该标准对雷山银球茶的加工工艺、质量要求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下面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解读。
首先在原料选择上,标准指出应选用生长在雷山县境内海拔800米以上的茶园中清明前采摘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为原料。这一规定主要是因为高海拔地区气候凉爽湿润,茶叶内含物质丰富,尤其是氨基酸和芳香物质含量较高,有利于提升茶叶品质。
其次在杀青环节,标准要求采用80℃~100℃的温度进行杀青,时间为3分钟~5分钟。这样既能有效钝化酶活性防止茶叶氧化变质,又能保留茶叶的鲜爽口感和营养成分。同时强调要不断翻炒保证受热均匀。
揉捻工序则规定需将杀青后的茶叶放入揉捻机中,在50转/分钟的速度下揉捻10分钟~15分钟。适度的揉捻可以破坏部分细胞壁结构,使茶汁溢出附着于茶叶表面,为后续干燥阶段形成独特的外形奠定基础。
最为特色的是成形干燥步骤,标准明确指出要将揉捻好的茶叶置于140℃~160℃的温度下进行滚筒式机械成形干燥,持续约15分钟。此过程不仅能够进一步去除多余水分,而且通过特定模具压制,最终形成直径1.5厘米左右、重量2克左右的圆形茶球状。这种独特的形状既便于冲泡也增加了产品的观赏性。
此外,标准还对成品茶的质量指标提出了具体要求:水分含量不得超过6%,总灰分含量不超过6.5%,水浸出物含量不得少于36%。这些量化指标为判断雷山银球茶是否符合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总之,DB5226T 235-2022通过对原料、加工工艺及产品质量等多方面的严格规范,确保了雷山银球茶的独特品质和地域特色,对于推动当地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