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瓦氏雅罗鱼池塘养殖的环境条件、放养前准备、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瓦氏雅罗鱼的池塘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ond Culture of Hucho woshi
中国标准分类号:B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瓦氏雅罗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其在池塘中的高效养殖对于提升渔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DB22/T 3390-2022《瓦氏雅罗鱼池塘养殖技术规程》为瓦氏雅罗鱼的科学养殖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鱼种选择方面,标准明确指出应选用健康无病、规格整齐的鱼种。具体要求包括鱼体完整、鳞片紧密、游动活泼等。这一规定旨在确保养殖群体具有良好的生长潜力和抗病能力,避免因个体差异过大而导致的生长不平衡问题。
其次,关于放养密度,标准建议每亩水面放养瓦氏雅罗鱼苗种数量应在5000至8000尾之间,并根据池塘条件适当调整。过高的密度会增加水质管理难度,而过低则会导致资源浪费。合理的放养密度能够保证鱼类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同时有利于饲料利用率的最大化。
再者,在饲料投喂上,标准强调要遵循“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量、定质。定时是指每天固定时间喂食,通常分为早晚两次;定位是在固定的地点投放饵料;定量则是按照鱼体重的一定比例确定每日投喂量;定质要求使用优质配合饲料,确保营养均衡。此外,还应注意观察天气变化及鱼群摄食情况,灵活调整投喂策略。
水质管理是瓦氏雅罗鱼养殖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标准中特别提到要定期检测水体溶氧、pH值、氨氮等指标,并采取相应措施维持适宜的环境条件。例如,当发现溶解氧低于4mg/L时,应及时开启增氧机或注入新鲜水源;若pH值超出正常范围,则需通过施用石灰或其他化学试剂进行调节。
疾病防控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标准提倡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日常管理中要加强巡塘检查,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如浮头、厌食等,立即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同时建立完善的消毒制度,对工具、设备以及进出水口等部位定期清洁消毒,防止病原传播。
最后,在收获阶段,标准给出了具体的捕捞时间和方法建议。一般情况下,瓦氏雅罗鱼经过6个月左右的饲养即可达到上市规格。捕捞时宜采用拉网法,动作轻柔以减少损伤,并注意保护未达标的幼鱼继续成长。
总之,《瓦氏雅罗鱼池塘养殖技术规程》从多个角度规范了养殖全过程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点,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养殖户应当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标准的各项规定,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