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坦洋工夫红茶加工的术语和定义、加工场所与设备要求、加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质量控制和记录管理。本文件适用于坦洋工夫红茶的加工生产。
Title:Process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anYang GongFu Black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632-2022坦洋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范》是由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坦洋工夫红茶的加工过程进行了系统性的规定。以下将选取其中一些重要的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原料要求:标准中明确指出,制作坦洋工夫红茶所使用的茶叶原料应当是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等优良品种的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初展的新梢。这一规定确保了茶叶品质的基础,因为这些品种具有良好的适制性和优良的内含物成分,能够为后续加工提供优质的原材料。
2. 萎凋:萎凋是红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形成红茶品质的关键环节之一。根据标准,萎凋应控制在室温条件下进行,温度一般保持在28℃至32℃之间,相对湿度维持在75%左右。萎凋时间通常需要6至8小时,具体时间视鲜叶的老嫩程度和天气状况而定。萎凋适度的标准为鲜叶失水率达到30%-40%,叶片柔软,叶质变暗绿,青草气消失,散发出清香。
3. 揉捻:揉捻的目的在于破坏细胞组织,使茶汁外溢附着于茶叶表面,从而促进发酵作用。标准建议采用中型揉捻机进行操作,压力控制适中,分两次揉捻完成。第一次轻揉,时间为30分钟左右;第二次重揉,时间为40分钟左右。揉捻后需解块散热,防止茶叶发热过度影响品质。
4. 发酵:发酵是红茶品质形成的核心阶段。标准要求发酵环境温度控制在24℃至28℃,相对湿度保持在95%以上。发酵时间一般为4至6小时,当茶叶颜色由绿色转变为红褐色,并伴有浓郁的花果香气时即视为发酵适度。发酵过程中要定期翻动茶叶,以保证发酵均匀。
5. 干燥:干燥分为初干和足干两个步骤。初干温度控制在110℃至120℃之间,时间约为15分钟,目的是快速蒸发水分并初步固定形状;足干则需降低温度至80℃至90℃,持续时间较长,直至茶叶含水量降至5%以下。干燥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温度过高导致色泽变深或产生焦味。
6. 精制:精制工序主要包括筛分、切断、风选等环节,旨在剔除杂质,整理条索,提高成品茶的净度与匀整度。标准特别强调,在整个加工流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卫生条件,确保产品安全无污染。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35/T 632-2022坦洋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范》不仅涵盖了从原料到成品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还充分考虑到了影响最终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为生产者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依据。遵循此标准有助于提升坦洋工夫红茶的整体水平,促进其品牌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