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米皮菌酶协同发酵蛋白饲料的术语和定义、生产条件、原料要求、生产工艺、产品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玉米皮为原料,采用菌酶协同发酵技术生产的蛋白饲料的生产和质量控制。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rn Bran Enzyme and Fungal Co-fermentation Protein Feed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815—2022《玉米皮菌酶协同发酵蛋白饲料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玉米皮发酵制备蛋白饲料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利用玉米皮通过菌酶协同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技术要求,适用于以玉米皮为主要原料,采用微生物与酶制剂联合发酵制备蛋白饲料的企业。
二、术语和定义
1. 菌酶协同发酵:指在特定条件下,将微生物与酶制剂共同作用于玉米皮,使其发生生物化学反应,提高蛋白质含量并改善饲料品质的过程。
2. 玉米皮:指玉米籽粒加工后剩余的外皮部分,包含果皮、种皮及糊粉层等组织。
三、原料要求
1. 原料应新鲜、无霉变、无污染,符合GB/T 17890的要求。
2. 玉米皮水分含量应在12%~14%之间,粗纤维含量不低于15%,粗蛋白含量不低于3%。
四、工艺流程
1. 预处理:将玉米皮进行粉碎,使其粒度达到20目以上。
2. 液化:加入适量水调整至固液比为1:1.5~1:2,然后加入液化酶,在50℃~60℃条件下液化30分钟~60分钟。
3. 糖化:液化后的物料冷却至40℃~50℃,加入糖化酶继续糖化60分钟~120分钟。
4. 发酵:糖化完成后接种乳酸菌和酵母菌,控制温度在30℃~35℃,pH值为4.5~5.5,发酵时间不少于72小时。
5. 后处理:发酵结束后进行固液分离,固体部分烘干至水分含量低于12%,即得成品蛋白饲料。
五、质量控制
1. 成品蛋白饲料粗蛋白含量应不低于18%,粗纤维含量不超过12%。
2. 微生物指标:大肠杆菌数≤10³ CFU/g,沙门氏菌不得检出。
3. 卫生指标:重金属铅含量≤0.2 mg/kg,砷含量≤0.5 mg/kg。
六、包装与贮存
1. 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包装袋上应标明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
2. 贮存环境应干燥、阴凉、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堆放高度不宜超过3米,堆垛间留有适当间隙,确保空气流通。
七、安全环保
1.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应集中收集处理,达到GB 8978的标准后再排放。
2. 废气排放应符合GB 16297的规定,确保对周围环境无不良影响。
3. 固体废弃物如废渣等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妥善处置,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八、检验方法
1. 粗蛋白含量测定按GB/T 6432执行;
2. 粗纤维含量测定按GB/T 6434执行;
3. 微生物指标检测按GB/T 4789系列标准进行;
4. 卫生指标检测按GB/T 5009系列标准进行。
九、标志、标签、说明书
1. 标志应清晰、牢固,不易脱落,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产品名称、净重、生产厂名、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
2. 标签应注明适用对象、使用说明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3. 说明书需详细介绍产品的性能特点、使用方法、储存条件及有效期等信息,便于用户正确使用。
十、附录
附录A给出了菌酶协同发酵蛋白饲料典型配方表,附录B提供了主要设备清单及技术参数要求,附录C列出了常见问题解答与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