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小文公大蒜的术语和定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自然环境、栽培技术要求、收获与贮存、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地理标志产品小文公大蒜的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
Title: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duct - Xiaowengong Garlic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808—2022《地理标志产品 小文公大蒜》是一项内蒙古自治区的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小文公大蒜的定义、产地环境、栽培技术、质量要求以及检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以下是对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定义与保护范围
标准明确规定了“小文公大蒜”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采用传统种植方式培育的大蒜品种。其保护范围限定于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岱海周边地区。这一限定不仅确保了产品的地域特色,还为后续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基础依据。
产地环境要求
小文公大蒜的生长环境需满足以下条件:土壤类型以沙壤土为主,pH值在6.5-7.5之间;年平均气温约6℃左右,无霜期较长;降水量适中且分布均匀。这些自然条件直接影响到大蒜的品质形成过程。例如,适宜的pH值有助于营养元素的有效吸收,而较长的无霜期则延长了生长期,有利于养分积累。
栽培技术要点
标准指出,在整地时应深耕细作,并施足基肥,推荐使用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相结合的方式。播种时间通常安排在秋季,具体日期根据当地气候情况调整。田间管理上强调合理密植、适时灌溉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特别是对于病虫害防控,提倡采用物理方法和生物农药优先的原则,减少化学农药残留风险。
质量要求
关于产品质量方面,标准提出了严格的标准。外观上要求蒜头完整饱满、色泽正常;内部组织紧密结实,无明显机械损伤或腐烂现象。此外,还对水分含量(≤65%)、蛋白质含量(≥4.5%)及大蒜素含量(≥30mg/g)等理化指标做出了明确限定。这些指标反映了小文公大蒜的独特营养价值及其作为高端调味品的地位。
检验规则
为了保证市场上销售的小文公大蒜符合上述标准要求,标准还制定了相应的抽样方案和检测程序。样品采集需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进行,每批次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用于感官评定、理化分析以及微生物检验等多个环节。同时,明确了判定规则,即当所有项目均达到规定要求时才能认定为合格品。
综上所述,《地理标志产品 小文公大蒜》这一地方标准从多个维度规范了小文公大蒜的生产加工流程,旨在维护该产品的独特品质特征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通过严格执行此标准,可以有效提升消费者对该产品的信任度,推动其品牌价值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