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甘蓝一代杂交机械化制种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亲本繁育技术要求、父母本播种期确定、田间管理技术要求、病虫害防治技术要求、去雄与授粉技术要求、采收与清选加工技术要求及档案记录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甘蓝一代杂交机械化制种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echanized Seed Production of First-generation Hybrid Cabbag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甘蓝一代杂交机械化制种技术规程》(DB1305T 52-2022)是河北省邢台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甘蓝一代杂交种子的机械化制种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种子质量。以下从几个关键条文出发,对标准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亲本繁殖
标准指出,用于制种的甘蓝品种应具备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等特性,并符合国家相关审定要求。亲本繁殖时需确保隔离区设置合理,避免外来花粉污染。具体来说,繁殖区周围至少要设立200米以上的隔离带,隔离带内不得种植其他十字花科作物。同时,亲本田间管理要严格控制水肥供应,防止植株徒长或早衰,以保证亲本的健壮生长和开花授粉能力。
二、田间管理
在田间管理方面,标准强调了以下几个要点:
1. 定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确定合理的定植密度,一般为每亩种植3000-4000株。
2. 水分管理:采用滴灌或喷灌方式,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特别是在抽薹期和结荚期要保证充足水分供给。
3. 施肥原则: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在基肥中加入适量有机肥和磷钾肥,追肥时注意氮磷钾的比例搭配,避免偏施氮肥导致植株疯长。
4. 病虫害防治:采用物理、生物和化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防治,优先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规定。
三、机械化制种操作
标准详细规定了机械化制种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点:
1. 花期调控:通过调节播种期和栽培措施,使父本和母本花期相遇率达到85%以上。当母本主花序开放至三分之一时开始授粉,连续授粉3-5天。
2. 机械化授粉:使用专用授粉机械进行授粉作业,调整好机械参数,确保授粉均匀且不损伤花朵。
3. 种子收获:当种荚变黄、大部分种荚开裂时进行人工或机械收获,避免过度成熟造成种子脱落。
4. 干燥处理:收获后的种子应及时晾晒或烘干,含水量控制在8%以下,避免霉变。
四、质量检验与包装
标准还明确了种子质量检验和包装的要求:
1. 质量指标:纯度不低于96%,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含量不超过7%。
2. 检验方法:按照GB/T 3543.1-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总则》执行。
3. 包装标识:每袋种子重量应标注清晰,包装材料应符合环保要求,标签上注明品种名称、产地、生产日期、净含量、质量等级等信息。
五、档案记录
标准要求建立完整的档案记录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品种来源及选育过程;
2. 栽培管理措施;
3. 授粉作业记录;
4. 收获、干燥、加工过程;
5. 质量检测结果;
6. 销售去向。
综上所述,《甘蓝一代杂交机械化制种技术规程》(DB1305T 52-2022)涵盖了从品种选择到种子销售全过程的技术规范,为甘蓝一代杂交种子的机械化制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有助于提升我国蔬菜种子产业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