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土壤中铜、铅、锌、铬、镍含量的测定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本文件适用于土壤中铜、铅、锌、铬、镍含量的测定,其他类似基质样品可参照执行。
Title:Determination of Copper, Lead, Zinc, Chromium, and Nickel in Soil -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633-2022标准规定了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土壤中铜、铅、锌、铬、镍含量的具体方法。以下为关键条款的深入解析: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土壤样品中铜、铅、锌、铬、镍元素含量的测定。这一范围明确了适用对象,即土壤样品,并且限定了检测目标为五种重金属元素。
原理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通过将样品溶液引入高温等离子体中激发,产生特征光谱线,依据光谱强度与元素浓度之间的关系来定量分析目标元素。此原理确保了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样品制备
样品需经过风干、研磨并通过2 mm筛孔后保存备用。对于测试部分,还需进一步细磨至过0.15 mm筛网。此步骤保证了样品均匀性,有利于后续精确测量。
分析步骤
首先使用酸消解法处理样品,具体操作包括称取适量样品加入硝酸和氢氟酸混合液中,在一定条件下加热消解直至完全溶解。之后稀释定容并过滤得到待测液。接着按照仪器说明书设置好工作参数,如波长选择、观测高度等,并对空白溶液进行预热稳定。最后依次测定各元素的标准曲线以及实际样品溶液的发射强度值。
结果计算
根据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出样品中各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如下:
\\[ C = \\frac{m}{V} \\]
其中 \\( C \\) 表示样品中某元素的质量浓度,单位为mg/L;\\( m \\) 为由标准曲线获得的质量,单位同样为mg/L;\\( V \\) 则是样品最终定容后的体积,单位为L。
精密度与准确度
为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重复性和再现性的实验。结果显示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回收率介于85%-115%之间,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以上是对DB36/T 1633-2022标准中重要内容的深度解读,涵盖了从样品准备到结果计算等多个环节的关键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