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的基本要求、内容组成、格式规范及表达方式。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各类建设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工作。
Title:Code for preparation of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docume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P45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5226-2022《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是山东省地方标准,自2022年11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对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的编制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规范勘察工作流程,提高勘察质量。以下选取了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4.1 勘察目的与任务
本条明确了勘察工作的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勘察目的是为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勘察任务包括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场地稳定性,分析地基承载力等。强调勘察应根据工程特点和规模合理确定工作内容,避免遗漏关键信息。
5.1 勘察阶段划分
标准将勘察分为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任务要求。例如,可行性研究勘察需初步了解场地地质概况;初步勘察要查明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而详细勘察则需全面掌握场地工程地质特征。这种分阶段的方式有助于系统性推进勘察工作,确保各阶段任务清晰且相互衔接。
6.1 地质测绘
地质测绘是勘察的基础环节。标准要求测绘比例尺应根据工程规模确定,一般为1:500至1:2000。测绘内容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分布、构造特征等,并应绘制相应的地质图件。特别强调要准确反映不良地质现象的位置和范围,为后续勘察提供可靠依据。
8.1 原位测试
原位测试是获取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的重要手段。标准规定应根据场地条件选择适宜的测试方法,如静力触探、动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等。每种测试方法均有特定的应用场景和技术要求。例如,静力触探适用于细粒土层,动力触探适合粗粒土层。测试结果应与室内试验数据相互验证,以提高准确性。
9.1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是勘察的核心环节。标准要求综合考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因素,对场地稳定性、地基承载力、变形特性等进行全面评估。特别是在复杂场地条件下,应采用多种分析方法相互印证。评价结论应明确指出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应对措施建议。
11.1 勘察报告编制
勘察报告是勘察成果的最终体现。标准对报告格式和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报告应包括前言、勘察目的与任务、场地自然条件、勘探成果、测试分析、工程地质评价、结论与建议等部分。特别强调报告应图文并茂,附录中应包含所有原始记录和计算资料,以便查阅核验。
12.1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贯穿勘察全过程。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人。在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及报告编制过程中均需严格执行相关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同时,应定期开展内部审核和外部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勘察成果真实可靠。
以上是对DB37/T 5226-2022标准中部分重要条文的解读。该标准为山东省内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提升勘察质量和保障工程建设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具体工程特点灵活运用,确保勘察工作既符合规范要求又满足工程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