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元蘑液体菌种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生产工艺流程、培养基配方与制备、生产设备要求、接种与培养条件、质量控制及检验方法等。本文件适用于元蘑液体菌种的生产及相关质量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Pleurotus ostreatus Liquid Spaw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318—2022元蘑液体菌种生产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发布的关于元蘑液体菌种生产的规范性文件。以下从规程中的关键部分进行深度解读。
规程中提到“液体菌种制备应选用优质、无污染的培养基”。这表明在制备过程中,培养基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菌种的生长和繁殖效果。优质的培养基能够提供丰富的营养成分,确保菌丝体健康快速地生长,同时避免因杂质导致的污染问题。
“发酵罐内温度应控制在25℃-28℃之间”这一规定强调了温度对菌种发酵的重要性。适宜的温度范围有助于维持微生物的最佳代谢活动,促进菌丝体的正常发育。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菌种的活性,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接种后的前7天每天需检查一次发酵罐内的pH值并记录”,此条文指出监控pH值变化对于液体菌种生产至关重要。pH值的变化反映了发酵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情况,及时调整可以保证菌种处于最适生存环境,提高生产成功率。
此外,“发酵结束后要立即进行过滤分离操作,并且滤液需经过巴氏灭菌处理后方可使用”,这是为了防止杂菌污染,保障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通过严格的灭菌程序,可以有效杀灭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延长产品保质期。
以上内容均来自规程原文,旨在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指导。希望这些解读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