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滑菇菌块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生产环境要求、菌种选择与制备、培养料配方与菌块制作、发菌管理、出菇管理和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滑菇菌块栽培的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Pleurotus eryngii using Mycelial Block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316—2022滑菇菌块栽培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发布的关于滑菇菌块栽培的技术规范。以下将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范围
该标准规定了滑菇菌块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要求、菌种选择与制作、栽培材料准备、栽培管理以及采收等环节的技术要求。适用于黑龙江省范围内滑菇菌块的工厂化生产。
二、环境条件要求
1. 温度:滑菇菌块培养室温度应控制在20℃-25℃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滑菇菌丝体的生长发育。
2. 湿度: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湿度过高容易导致杂菌滋生,湿度过低则会影响滑菇菌丝体的正常生长。
3. 光照:滑菇菌块培养室内应保持弱光环境,避免强光直射。
三、菌种选择与制作
1. 菌种质量:选用无污染、活力强、纯度高的滑菇菌种,确保其具有良好的遗传特性和抗逆性。
2. 菌种制作:采用固体发酵法生产菌种,培养基配方为:玉米芯70%、麦麸20%、石膏粉1%、蔗糖1%、水适量。培养温度控制在24℃-26℃,培养时间为15天左右。
四、栽培材料准备
1. 原料选择:主料选用新鲜、无霉变的玉米芯作为碳源,辅料选用优质麦麸作为氮源。
2. 配方比例:滑菇菌块配方为:玉米芯75%、麦麸20%、石灰粉2%、石膏粉1%、蔗糖1%、水适量。
3. 材料处理:将玉米芯粉碎成2cm左右的小段,麦麸炒香备用,其他辅料按比例混合均匀后加入适量水分拌匀。
五、栽培管理
1. 装袋压块:将配好的栽培材料装入聚丙烯塑料袋中,每袋重量控制在1.5kg左右,压实后封口。
2. 灭菌处理:采用常压蒸汽灭菌方法,温度达到100℃时开始计时,维持12小时以上。
3. 接种发菌:待培养基冷却至28℃以下时进行接种,接种量为每袋20g左右。接种后置于培养室中发菌,发菌期间要定期检查菌丝生长情况,发现污染及时清除。
4. 转接覆土:当菌丝长满整个菌块表面并开始向内部延伸时即可转接覆土。覆土厚度约为3cm,选用腐殖质含量较高的土壤。
5. 出菇管理:覆土后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促进滑菇子实体形成。出菇期间要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防止病虫害发生。
六、采收
1. 采收时间:滑菇子实体长到一定大小时即可采收,一般以菌盖尚未完全展开、颜色呈浅黄色时为最佳采收期。
2. 采收方法:用手轻轻扭动滑菇子实体将其拔起,注意不要损伤周围未成熟的幼菇。
3. 采后处理:采收后的滑菇应及时进行分级包装,储存在低温环境下以延长保鲜期。
以上是对《DB23/T 3316—2022滑菇菌块栽培技术规程》中一些关键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从事滑菇菌块栽培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