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林业有害生物远程智能监测基站选址的原则、条件、方法及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林业有害生物远程智能监测基站的规划、设计与建设。
Title:Selection Specification for Remote Intelligent Monitoring Base Stations of Forest Pests in Tianji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01T 0028-2022《林业有害生物远程智能监测基站选址规范》是内蒙古自治区针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选址,确保监测基站能够有效覆盖目标区域,为林业有害生物的早期预警和快速响应提供技术支持。以下将从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在选址原则方面,标准明确指出监测基站应选择在交通便利、供电稳定且通讯畅通的位置。这一要求强调了基站运行的持续性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例如,“交通便利”不仅便于设备安装与维护,也方便专业人员及时到达现场处理突发情况;“供电稳定”则保证了基站长时间正常运转,避免因断电导致的数据丢失或系统瘫痪;而“通讯畅通”则是实现数据实时上传的基础条件,确保信息传递无延迟。
其次,关于环境因素考量,标准特别提到要避开强电磁干扰源以及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地区。这意味着在确定具体位置时需综合考虑周围环境状况,如远离高压线等可能产生电磁干扰的设施,防止对监测设备造成损害;同时也要注意地质结构稳定性,避免选址于地震断裂带或洪水频发地带,从而保障基站长期安全运行。
再者,针对不同类型的林地类型,标准给出了相应的布点建议。比如针叶林区应当重点考虑针叶树种病害的发生规律,在其集中分布区域内合理布局监测站点;而对于阔叶林区,则需要关注阔叶树种虫害的特点,在适宜条件下设置监测点。这种分类指导有助于提高监测效率,使防控措施更加精准有效。
此外,还特别强调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标准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到选址过程中来,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不仅能增强群众对林业保护工作的认同感,也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最后,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定期评估各监测站的实际效能,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优化布局方案。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可以使整个监测网络更加完善高效,更好地服务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事业的发展需求。总之,《林业有害生物远程智能监测基站选址规范》为构建科学高效的监测体系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技术支撑,对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