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芦笋秸秆裹包青贮的技术要求,包括原料准备、切碎长度、发酵剂使用、压实密度、裹包储存及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芦笋秸秆的裹包青贮生产及其相关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rapped Silage of Asparagus Straw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芦笋秸秆裹包青贮技术规程(DB3305/T 226-2022)是浙江省湖州市发布的关于芦笋秸秆综合利用的一项重要地方标准。该标准从芦笋秸秆的收集、处理到最终的裹包青贮全过程进行了规范,旨在提高芦笋秸秆资源化利用率,促进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收集与预处理
标准明确指出,在收集芦笋秸秆时应选择新鲜、无霉变、无污染的原料。收集后需及时进行预处理,包括切碎和晾晒。切碎长度宜控制在2-5厘米之间,这样既能保证青贮过程中微生物发酵均匀,又便于后续的裹包操作。晾晒的目的在于降低原料的含水量至60%-70%,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青贮效果。
青贮材料配比
根据标准要求,芦笋秸秆与其他青贮材料如玉米秸秆等混合使用时,其比例应根据实际需求调整。通常情况下,芦笋秸秆占总干物质重量的比例不应超过50%。这是因为芦笋秸秆本身纤维含量较高,单独使用可能导致青贮料过于紧密,不利于厌氧环境的形成。通过合理搭配其他青贮材料,可以有效改善青贮料的物理结构,促进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裹包技术要点
裹包青贮是整个工艺的核心环节。标准强调,使用高质量的拉伸膜进行多层包裹至关重要。每层拉伸膜之间的搭接宽度不得少于15厘米,并确保密封良好以隔绝空气。此外,裹包后的青贮堆垛高度建议保持在1.5-2米之间,既有利于自然压实,又能减少外界因素干扰。对于堆垛位置的选择,应远离水源地及居民区,防止因渗漏造成环境污染。
储存与管理
储存期间,定期检查青贮堆垛的状态非常必要。一旦发现破损应及时修补,避免氧气进入导致腐败变质。同时,还需注意防鼠防虫措施,以免损害青贮料品质。储存时间一般为6个月以上,但具体时间取决于环境温度等因素。低温条件下可适当延长储存期限,而高温则需缩短,以保证青贮料的最佳营养价值。
使用注意事项
最后,关于青贮料的使用也有明确规定。开袋后应尽快饲喂完毕,不宜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每次取用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尽量减少浪费。另外,不同动物种类对青贮料的需求量存在差异,使用者需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配。
综上所述,《芦笋秸秆裹包青贮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原料采集到成品使用的全流程指导,还特别突出了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并重的理念。通过严格遵守这些规范,不仅可以实现芦笋秸秆的有效利用,还能推动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