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寒地区灵芝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及质量控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高寒地区灵芝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anoderma Production in Cold Reg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高寒地区灵芝生产技术规程》(DB15/T 2755—2022)是内蒙古自治区针对高寒地区灵芝栽培制定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灵芝的生产环境、菌种选育、栽培管理、采收及加工等环节进行了系统规定,为高寒地区的灵芝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一、生产环境要求
标准明确指出,灵芝栽培场所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空气流通的地方。土壤以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沙壤土为佳。同时,栽培场地周边需远离工业污染源和生活废弃物堆放点,确保环境无公害。此外,还要求栽培区要有良好的水源供应,并配备遮阳设施,以应对高寒地区强烈的紫外线辐射。
二、菌种选育与培养基配制
标准强调菌种必须来源于正规科研机构或专业菌种生产企业,且需经过严格的检测和鉴定。推荐使用适应高寒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如灵芝新品种“蒙灵1号”。培养基配方采用阔叶树木屑78%、麦麸15%、玉米粉5%、石膏粉1%、蔗糖1%,并加入适量的石灰调节pH值至6.5-7.0。培养基含水量控制在55%-60%,经高压灭菌后冷却备用。
三、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在栽培过程中,标准提出了关键的操作步骤:首先将菌袋置于发菌室内,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85%-90%,发菌期约45天;然后转入出菇室,温度降至20℃-23℃,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85%-95%,给予散射光刺激,促使子实体分化;当灵芝长至5cm左右时,适当降低湿度至80%-85%,增加通风量,促进菌盖增厚和色泽加深;整个生长周期约为70-90天,期间要定期检查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生物防治措施。
四、采收与加工
关于采收时机,标准建议在灵芝菌盖完全展开、边缘稍向内卷、孢子尚未大量释放时进行。采收时保留菌柄长度2-3cm,避免损伤菌盖。采收后的灵芝应及时晾晒或烘干处理,干燥温度控制在50℃-60℃,直至含水量降至10%以下。对于需要进一步加工的产品,还需按照相关食品卫生标准执行后续工序。
五、注意事项
标准特别提醒,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准则,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化肥。同时,操作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防止接触有害物质。此外,企业应当建立完整的生产档案,包括菌种来源、栽培记录、检测报告等内容,以便追溯产品质量。
总之,《高寒地区灵芝生产技术规程》(DB15/T 2755—2022)从环境选择、菌种培育、田间管理到产品加工等方面给出了详尽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提升高寒地区灵芝产业的整体水平,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