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黑臭水体监测的技术要求、采样方法、监测指标、分析方法及数据处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黑臭水体的监测与评价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lack and Odorous Water Body Monito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08T 110-2022《黑臭水体监测技术规范》是黑龙江省针对黑臭水体监测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以下将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城市建成区范围内黑臭水体的监测工作。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地域和对象限制,确保监测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对“黑臭水体”、“透明度”、“溶解氧”等专业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黑臭水体”是指因污染导致水体呈现明显异味且颜色异常的水体。准确的术语定义为后续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统一的语言基础。
三、监测点位布设
标准要求监测点位应布设在黑臭水体的主要汇入口、主要排污口、河段中间位置及出水口等关键部位。具体布设数量应根据水体规模确定,一般不少于5个点位。合理布点能够全面反映水体的整体状况。
四、监测指标与频率
标准规定了溶解氧、氨氮、透明度、氧化还原电位等为主要监测指标,并要求每月至少监测一次。对于季节性变化明显的区域,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监测频次。科学设定监测指标和频率有助于及时掌握水体变化趋势。
五、数据处理与报告编制
监测数据需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后方可使用,包括零点漂移校正、量程漂移校正等步骤。监测报告应包含基本信息、监测结果、评价结论等内容,并附上原始记录作为附件。规范的数据处理流程保证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应急监测
当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应立即启动应急监测预案,增加监测频次并扩大监测范围。应急监测结果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为决策提供依据。这一要求体现了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能力。
七、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标准强调了实验室内部质控措施的重要性,如定期进行仪器设备检定、开展平行样分析等。同时要求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监测全过程受控。严格的质控措施是获得可信监测数据的前提。
八、培训与考核
从事黑臭水体监测工作的人员需接受专业培训并通过考核才能上岗。定期组织技能比武活动也有助于提高监测队伍整体水平。强化人员素质保障了监测工作的专业性。
九、档案管理
所有监测数据及相关资料应按照档案管理要求进行整理归档,保存期限不少于三年。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便于追溯历史数据,也为今后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资料。
以上是对DB2308T 110-2022《黑臭水体监测技术规范》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这些解读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