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安徽省农药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的环境管理技术要求,包括治理原则、工艺技术选择、排放控制措施及监测与记录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农药工业企业的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及相关环境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Control in Key Industries - Part 5: Pesticide Indus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Z7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230.5-2022《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环境管理技术规范 第5部分:农药工业》是安徽省针对农药行业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将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规范中明确了“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等关键术语的定义,确保各方在执行过程中有统一的理解。例如,“挥发性有机物”是指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或者根据规定的方法测量或核算确定的有机化合物。
污染源识别与评估
该部分要求企业首先进行全面的污染源识别,包括生产工艺、储运过程、污水处理设施等环节。企业需要建立详细的台账记录,定期更新并存档,以便于后续管理和执法检查。评估时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如物料平衡法、排放因子法等,准确估算各环节的VOCs排放量。
治理措施
对于农药生产中的VOCs治理,规范提出了多种可行的技术方案:
1. 源头控制:优先选用低VOCs含量的原料和助剂,改进工艺流程以减少VOCs生成。
2. 过程控制:加强密闭操作,使用高效密封装置,防止泄漏;优化反应条件,降低副产物中VOCs的比例。
3. 末端治理:推荐采用吸附浓缩+催化燃烧、生物处理等组合技术,确保排放浓度达到标准限值。特别强调了活性炭纤维吸附法的应用场景及维护保养要求。
监测与记录
企业需配备相应的监测设备,定期开展自行监测,并保存完整的原始数据。监测频次和内容依据实际工况设定,至少每月一次全面检测。此外,还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职责,形成闭环管理体系。
应急预案
鉴于农药行业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规范特别强调了应急预案的重要性。企业应当制定详细的应急处置预案,涵盖突发事故时的人员疏散、污染物控制、信息通报等内容,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法律责任
最后,规范明确了违反规定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责令整改、罚款乃至停产整顿等处罚措施。这不仅有助于强化企业的守法意识,也为环保部门提供了执法依据。
以上是对DB34/T 4230.5-2022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落实相关要求,共同推进农药行业的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