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无沟凼平板式稻田克氏原螯虾养殖的环境条件、田间工程、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控、收获与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采用无沟凼平板式稻田进行克氏原螯虾生态养殖的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ulture of Procambarus clarkii in Paddy Fields without Ditches and Platfo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214-2022无沟凼平板式稻田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规程》是一项安徽省地方标准,为规范无沟凼平板式稻田中克氏原螯虾的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选址与准备
标准要求养殖区域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水源充足且水质良好的地方。稻田的土壤类型以壤土或粘壤土为佳,pH值宜保持在6.5至8.5之间。在养殖前需对稻田进行全面清理,包括清除杂草、平整土地以及修筑防逃设施等。此外,还应对稻田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是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化学物质进行彻底消毒,确保水体环境健康。
苗种放养
苗种的选择至关重要。标准建议选用体质健壮、规格整齐且无病害的优质克氏原螯虾苗种。放养时间通常安排在春季气温回升稳定之后,一般为3月下旬至4月初。放养密度要根据稻田的具体条件合理确定,过密会导致资源竞争加剧,影响生长发育;而过稀则会降低单位面积产量。合理的放养密度可以有效提高养殖效益。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工作贯穿整个养殖周期,包括投喂、水质调控、疾病防控等方面。投喂时应遵循“定时、定量、定质”的原则,饲料种类可多样化,既要保证营养均衡又要适应克氏原螯虾的食性特点。定期检测水质参数如溶解氧、氨氮含量等,并及时采取措施改善水质状况。同时,加强巡塘观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查明原因并妥善处理。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是保障养殖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标准强调了预防为主的理念,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环境卫生,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污染。对于可能出现的病害问题,应当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必要时可采用生物制剂或其他环保型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另外,还提倡采用轮作制度来减少病原菌积累的机会,从而达到长期稳定发展的目的。
收获与销售
当克氏原螯虾达到商品规格后即可开始收获。收获方式多种多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办法。收获后的小龙虾应及时进行分级包装,并按照市场需求安排销售计划。在整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持产品的质量和新鲜度,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支持。
以上是对《DB34/T 4214-2022无沟凼平板式稻田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规程》中部分内容所做的深入分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广大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促进克氏原螯虾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