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常规抗虫棉良种繁育的产地环境、技术要求、田间管理、去杂去劣、收获与贮藏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常规抗虫棉良种繁育的生产过程。
Title:Conventional Bt Cotton Quality Seed Breed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T 1127—2022《常规抗虫棉良种繁育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新疆地区制定的技术标准,对常规抗虫棉良种的繁育提供了系统化的指导。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品种选择方面,标准指出应选用通过国家或自治区审定的、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且具有优良抗虫特性的品种。这一要求确保了繁育出的种子具备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和适应性,能够有效抵抗棉铃虫等主要害虫的危害,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其次,在隔离区设置上,规定了繁育田四周需设立不少于10米宽的有效隔离带。隔离带可以是自然障碍物如河流、山丘,也可以是人工种植的高秆作物。这样的设置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污染,保证品种纯度,这对于维持抗虫棉的遗传特性至关重要。
关于播种期的选择,标准建议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最佳播种时间,通常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为宜。早播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同时避开后期高温干旱天气对开花结铃的影响。
施肥管理也是该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倡施用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的方式,并强调氮磷钾比例要合理搭配。例如,每公顷施用腐熟农家肥30吨左右,尿素225公斤,过磷酸钙450公斤,硫酸钾75公斤。这种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满足棉花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从而获得高产优质的种子。
此外,对于病虫害防治,标准提出采用农业措施、物理方法和生物制剂相结合的综合防控策略。比如定期清理田园,摘除老叶病果;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成虫;喷洒Bt乳剂等生物农药来控制鳞翅目害虫的发生与发展。这些措施既有效又环保,符合绿色农业的发展方向。
最后,在收获与贮藏环节,明确规定当棉铃开裂率达到85%以上时即可开始人工或机械采收。收获后的种子应及时晾晒干燥至含水量低于12%,然后入库保存。库房应保持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并采取防鼠防潮措施,以延长种子寿命并保证发芽率。
总之,《常规抗虫棉良种繁育技术规程》从品种选择到收获贮藏各个环节都做了详尽的规定,旨在规范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为推动我国棉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