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乳用后备牛日粮营养要求、培育技术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乳用后备牛的饲养管理和营养供给。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Nutrient of Diet and Rearing of Dairy Heif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733—2022《乳用后备牛日粮营养及培育技术规范》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为乳用后备牛的科学饲养提供指导。以下是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营养需求与饲料配比
1. 粗饲料比例
标准规定,乳用后备牛的日粮中粗饲料的比例应占总干物质的45%-65%。这一要求确保了后备牛能够获得足够的纤维素,促进瘤胃健康发育,同时避免过量精料导致的消化不良或肥胖问题。
2. 蛋白质水平
对于不同生长阶段的乳用后备牛,其日粮中的粗蛋白含量有不同的要求:初生至6月龄期间,粗蛋白含量应在14%-16%之间;6月至18月龄则需维持在12%-14%之间。合理调整蛋白质水平有助于支持快速生长并防止过度生长。
3. 矿物质和维生素补充
强调了钙磷比(1.2:1至1.5:1)的重要性,以满足骨骼发育的需求,并建议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如锌、铜等以及维生素A、D3,这对于免疫功能增强至关重要。
培育管理措施
1. 分群饲养
根据体重或年龄将乳用后备牛分为若干群体进行饲养,便于实施针对性的日粮供给计划。例如,小牛组可以采用低蛋白高能量配方,而大牛组则需要更高水平的粗饲料来控制体重增长速度。
2. 自由采食与饮水条件
提倡全天候供应新鲜清洁的饮用水,并保证每个牛栏至少配备一个饮水槽供所有成员使用。此外,还应注意定期检查水槽卫生状况,防止污染。
3. 运动场设置
每头后备牛至少拥有2平方米以上的活动空间,在晴朗天气下鼓励它们到户外活动,这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还能提高食欲。
其他注意事项
- 定期监测体况评分(Body Condition Score, BCS),及时调整饲喂方案,保持适宜的体脂覆盖度。
- 避免频繁更换饲料种类,以免引起消化系统紊乱。
- 新引进犊牛需经过隔离观察期后方可混群,期间密切注意健康状态。
以上内容基于DB15/T 2733—2022标准进行了提炼与阐述,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