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儿童孤独症康复机构的建设原则、场地设施、人员配备、服务内容和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重庆市范围内儿童孤独症康复机构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Children Autism Rehabilitation Institu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7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1261-2022《儿童孤独症康复机构建设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儿童孤独症康复机构的建设标准。这项标准对机构的选址、设施设备、人员配置、康复服务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旨在为孤独症儿童提供科学、专业的康复环境。
首先,关于选址与布局。标准指出,康复机构应选择交通便利、环境安静且远离污染源的区域,确保孩子能够在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中接受治疗。场地面积需满足基本功能需求,包括但不限于康复训练区、评估区、家长休息区等功能分区,并保证各区域之间的合理布局以利于日常管理和服务开展。
其次,在设施设备方面,标准强调了专业性和安全性。康复区内必须配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专业康复器材,如感觉统合训练器械、语言沟通辅助工具等,并定期维护保养以确保正常使用。此外,还要求设置独立的观察室和监控系统,便于工作人员及时掌握孩子的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再者,对于人员配置也有严格规定。康复师应当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并经过系统的培训才能上岗工作。每个班次至少需要一名具备资质的康复师以及一名助理人员共同负责教学任务。同时鼓励聘请心理咨询师或特殊教育教师加入团队,以便从多角度帮助孩子成长进步。
最后,在康复服务内容上,标准提倡个性化服务模式。根据每位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涵盖行为干预、语言交流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并且要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记录每次课程的效果评价及后续调整方案等内容,方便跟踪观察孩子的进步情况。
总之,《儿童孤独症康复机构建设规范》通过细化各项指标来促进此类机构规范化运作,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孤独症儿童群体。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康复效果,也为广大家长提供了可靠的选择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