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珊瑚状猴头菌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季节、菌种制备、培养料配方、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与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珊瑚状猴头菌的人工栽培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ericium Coralloid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2334-2022 珊瑚状猴头菌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湖南省地方标准,为珊瑚状猴头菌的规范化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是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栽培环境要求:标准指出,栽培场地应选择在通风良好、排灌方便且无污染源的地方。土壤pH值应在5.5至6.5之间,这样的酸碱度有利于珊瑚状猴头菌的生长发育。同时,要求光照适度,避免强光直射。
2. 培养料配比:标准建议使用木屑、棉籽壳等为主要原料,辅以适量的麸皮和石膏粉作为营养补充。具体的配比为:木屑78%,棉籽壳18%,麸皮3%,石膏粉1%。这种配比能够提供均衡的养分供给,促进菌丝体的健壮生长。
3. 接种与管理:在接种过程中,需确保接种工具及环境的清洁卫生,防止杂菌污染。接种后初期温度控制在20℃至25℃之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随着菌丝体的生长,逐渐降低湿度并适当增加通风量。
4. 采收标准:当子实体完全分化,颜色由白色转为浅黄色时即可采收。此时菌刺长度约为1-2厘米,口感最佳。过早或过晚采收都会影响产品质量。
5. 病虫害防治:强调预防为主,综合施策的原则。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应及时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方法进行处理,但要避免使用对食用菌有害的药剂。
通过遵循这些技术要点,可以有效提高珊瑚状猴头菌的产量和品质,实现高效生态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