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早稻淹水控镉丰产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环境条件、品种选择、整地施肥、栽植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的操作规范。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内镉污染农田的早稻生产及其相关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arly Rice Cultivation under Flooded Control Cadmium and High Yiel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2318-2022 早稻淹水控镉丰产栽培技术规程》是湖南省地方标准,主要为了解决早稻生产过程中土壤重金属镉污染问题,同时实现高产高效的目标。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选址与整地
标准中明确要求选择土壤pH值在5.5至6.5之间的地块种植早稻。这是因为酸性土壤容易使镉活化,从而被水稻吸收。对于pH值低于此范围的田块,需通过施用石灰等措施调整土壤酸碱度。此外,整地时要确保田面平整,以便后期实施淹水控镉措施。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环节强调了选用抗逆性强、镉积累低的品种,并且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以防止病害发生。播种前应将种子浸泡于1%的石灰水中24小时,这样既能杀菌又能促进种子萌发,同时降低镉吸收的风险。
淹水管理
这是该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标准建议从插秧后7天开始实行浅水层管理,保持水深2厘米左右,随着分蘖期的到来逐渐加深至5-7厘米。进入拔节孕穗期时,需保持更深的水位(10-15厘米),直至收获前一周才逐渐排水晒田。这种动态的淹水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中镉向稻株转移量。
施肥技术
合理施肥也是本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倡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氮磷钾比例通常设定为1:0.5:0.5。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肥料选择上尽量避免使用含镉较高的复合肥料,优先考虑有机肥或专用控镉肥料。另外,在水稻生长中期适当补充锌肥,因为锌能够抑制植物对镉的吸收。
病虫害防治
针对病虫害防治,标准提出采用生物农药和物理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频率。例如,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成虫,以及释放赤眼蜂来控制稻纵卷叶螟等害虫的数量。
收获与储藏
最后,在收获阶段同样需要采取措施防止镉含量超标。收获后的稻谷应及时干燥入库,储藏环境温度控制在10℃以下,相对湿度不超过65%,以此减缓稻谷品质劣变速度,确保食品安全。
以上就是对DB43/T 2318-2022《早稻淹水控镉丰产栽培技术规程》部分内容的深入分析。遵循这些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早稻产量,还能有效降低稻米中的镉含量,保障消费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