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生产全程数字化技术服务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技术流程、服务内容及质量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采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水稻生产的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机构。
Title:Rice Production Full-process Digital Technology Service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将聚焦于《TAHAASS 009-2024 水稻生产全程数字化技术服务规范》中新旧版本的重要差异点——“土壤养分数字化评估方法”的变化,进行深入分析与应用指导。
在旧版标准中,土壤养分的评估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实验室检测手段,这种方法虽然准确度较高,但存在周期长、成本高、无法及时响应田间变化等局限性。而在新版标准中,这一方法得到了显著改进,引入了基于物联网传感器和大数据分析的实时监测技术。具体而言,新版标准要求在水稻种植区布设智能传感器网络,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至云端平台,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动态预测和评估。
为了更好地实施这项技术,首先需要确保传感器的精准校准,包括温度、湿度、pH值等多个参数的同步测量。其次,在数据分析阶段,应结合历史气象数据和作物生长模型,构建个性化的土壤养分管理方案。例如,当检测到某区域土壤氮含量偏低时,系统会自动推荐施肥时间和用量,从而实现精准农业操作。
此外,还应注意定期维护传感器设备,防止因硬件故障导致的数据偏差。同时,加强与农户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对数字化工具的理解和使用能力,是推动该标准落地的关键环节。
通过这样的升级换代,不仅提升了土壤养分管理的效率和精度,也为实现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