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基于气象条件的大豆种植适宜度等级划分标准及预报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大豆种植的农用天气预报及相关服务。
Title:Agricultural Weather Forecast - Suitability Level for Soybea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694—2022《农用天气预报 大豆适宜度等级》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大豆种植过程中气象条件与适宜性评价的地方标准。这一标准旨在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气象服务,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事活动,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文出发,对标准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1. 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大豆种植区的农用天气预报服务及大豆生长发育阶段的适宜度等级评定。这意味着标准不仅关注大豆的生长环境,还特别强调了地域特色,确保了预报和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大豆生长发育期划分
标准中明确将大豆的生长周期分为出苗期、分枝期、开花期、结荚期以及鼓粒成熟期五个阶段,并分别给出了每个阶段的温度、降水等气象要素的要求。例如,在大豆出苗期,日平均气温应稳定在10℃以上,降水量不宜过多,以避免土壤过湿影响种子发芽。这样的划分有助于更精确地指导农户根据实际天气情况采取相应的田间管理措施。
3. 气象要素指标体系
为了准确评估不同气象条件下大豆生长状况,标准建立了包括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评价体系。其中,对于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涝等也设定了预警阈值。比如,在大豆开花期如果连续7天出现日最高气温超过35℃的情况,则需要启动高温热害防御预案。这种细化的指标体系能够有效降低自然灾害给大豆生产带来的风险。
4. 合理利用农业气象资源
除了消极应对不利气候条件外,标准还积极倡导充分利用有利气象条件促进大豆增产增收。例如,在适宜播种期内若遇到冷空气活动较弱且降水分布均匀的情况,建议适当增加播种密度以提升单位面积产量。此外,还鼓励采用覆盖栽培技术来改善土壤湿度状况,从而增强作物抗逆能力。
5. 实施建议
最后,标准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包括加强基层气象观测站建设、建立健全信息传播网络以及开展多层次培训教育活动等。只有当这些保障措施落实到位后,才能真正实现农用天气预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初衷。
综上所述,《农用天气预报 大豆适宜度等级》DB15/T 2694—2022通过对大豆各生育阶段所需气象条件的详细规定以及对潜在灾害的有效防控策略,为内蒙古地区的大豆种植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本标准,共同推动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