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原原种水肥一体化低苗床繁育的技术要求,包括场地选择、低苗床准备、种薯选择与处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马铃薯原原种的水肥一体化低苗床繁育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otato Pre-basic Seed Propagation with Low Bed and Integrated Water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马铃薯原原种水肥一体化低苗床繁育技术规程》(DB15/T 2693—2022)是一项专门针对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原原种繁育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从环境条件、设施设备要求、种薯选择、基质配制、水肥管理到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定,旨在通过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马铃薯原原种的产量和质量。
在环境条件方面,标准要求繁育基地应位于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且富含有机质的区域,土壤pH值需保持在5.5-7.0之间。这样的环境能够为马铃薯生长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确保其健康发育。
对于设施设备的要求,标准强调了温室或大棚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其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并配备自动灌溉系统和温度调控装置。这些设施不仅有助于控制温室内温度湿度,还能实现精准灌溉,减少水资源浪费。
在种薯的选择上,标准规定必须选用无病毒侵染、健壮饱满的一级脱毒种薯作为繁殖材料。种薯大小应在25-30克范围内,确保每株植株都能获得足够的营养供给。
基质配制方面,推荐使用草炭土与珍珠岩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复合基质。这种基质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根系发展。同时,在基质中加入适量的缓释肥料可以满足作物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
水肥管理是本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标准提倡采用滴灌方式进行灌溉施肥,这种方法能够将水分和养分直接输送到植物根部,避免传统漫灌带来的水资源浪费及土壤板结问题。具体操作时,需根据马铃薯不同生长阶段调整灌溉量和施肥浓度。例如,在幼苗期适当增加氮肥比例以促进叶片扩展;进入块茎膨大期则要重点补充钾肥,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此外,标准还特别提到要定期检查温室内的空气质量状况,特别是二氧化碳浓度水平。当发现二氧化碳浓度过低时,可通过人工释放二氧化碳气体来改善光合作用效率。
关于病虫害防治,标准建议采取综合防控策略,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以及合理使用化学药剂等方法。特别是在发病初期及时采取物理或生物防治手段,可以有效遏制病害蔓延趋势。
总之,《马铃薯原原种水肥一体化低苗床繁育技术规程》为从事马铃薯原原种生产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全面而详细的指导方案。遵循这一标准不仅能显著提升马铃薯原原种的质量和产量,而且有助于推动当地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