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及防治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内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的综合防治。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Black Spot Disease of Cruciferous Vegetab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1956-2020《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是一项湖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十字花科蔬菜种植过程中对黑斑病的科学防控。以下将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对其核心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防治原则与目标
标准明确指出,黑斑病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这意味着在实际操作中,不仅要注重病害发生后的治理,更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例如,在第4.1节提到:“选择抗病品种是基础措施”,这表明选用适合当地气候条件且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品种至关重要。此外,还强调了合理轮作制度的重要性,通过避免连作来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
栽培管理措施
第5章详细规定了栽培管理方面的具体要求。其中包括:
- 种子处理:建议使用温汤浸种法或药剂拌种等方式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降低种子带菌率。
- 田间管理:要求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和病残体,并且注意合理灌溉,避免积水造成湿度过高有利于病害发生的情况。
- 肥水管理:提倡施用有机肥料,平衡氮磷钾比例,增强植株抗逆性。
化学防治
对于化学防治部分,标准特别强调要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上的说明使用,并且尽量减少用药次数和用量,防止产生抗药性。比如,在第6.1节中提到:“发病初期即可开始喷雾防治,间隔7~10天一次,连续喷洒2~3次。”同时,还给出了几种推荐使用的杀菌剂种类及其使用浓度范围,如百菌清、甲基硫菌灵等。
生物防治
除了传统的化学方法外,生物防治也被纳入考虑范畴。标准鼓励利用有益微生物如木霉菌、芽孢杆菌等作为替代方案之一。第7章特别指出:“生物制剂可以在作物生长前期应用,以建立优势种群,抑制病原菌繁殖。”
监测预警体系
为了更好地实施防控策略,标准还建立了完善的监测预警机制。第8章规定了如何设置观测点以及数据收集频率等内容,确保能够及时掌握病情动态变化趋势。当预测到可能爆发时,则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总之,《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系统完整的解决方案,不仅涵盖了预防、诊断、治疗等多个环节,而且充分体现了现代绿色农业发展理念。希望广大农户能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此规程,从而有效控制黑斑病的发生与发展,保障蔬菜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