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气瓶信息化标签的编码规则、技术要求、制作和应用管理。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气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中气瓶信息化标签的设计、制作和使用。
Title:Cylinder Quality and Safety Traceability System - Part 3: Information-based Labels for Cylind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J8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贵州省地方标准《气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第3部分:气瓶信息化标签》(DB52/T 1669.3-2022)的发布,为气瓶信息化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该标准对气瓶信息化标签的设计、制作、应用及管理进行了规范,确保了气瓶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可追溯性。以下将从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标准的范围部分明确指出,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范围内液化石油气钢瓶、溶解乙炔气瓶、车用压缩天然气气瓶等各类气瓶的信息化标签的制作与使用。这意味着无论是在生产、充装、检验还是流通环节中,所有涉及上述气瓶的企业都必须遵循这一标准。
其次,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标准对“气瓶信息化标签”、“电子标签”、“二维码”等专业术语给出了明确定义。例如,“气瓶信息化标签”被定义为包含气瓶基本信息、充装信息、检验信息等内容的载体,可以是纸质标签或电子标签的形式。这一定义明确了标签的功能定位,即不仅记录静态信息如气瓶编号、制造单位等,还能够动态更新充装次数、检验日期等关键数据。
再者,在标签内容要求部分,标准规定了标签上应包含的基本信息字段。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气瓶编号、气瓶型号、制造单位名称、制造年月、公称工作压力、容积、检验有效期等静态信息,以及充装单位代码、充装日期、充装量等动态信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标准强调了标签上的信息应当清晰、准确且不易磨损,以便于后续的读取和核验。
此外,关于标签的编码规则,标准提出了统一的编码方案。编码由固定长度的字符组成,前几位代表气瓶所属地区代码,中间部分标识气瓶生产企业,最后几位则用于唯一识别每一只气瓶。这种编码方式便于通过简单的字符串就能快速查询到气瓶的相关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标签的应用场景方面,标准指出,信息化标签应在气瓶首次投入使用时粘贴,并伴随气瓶整个使用周期直至报废。在此期间,任何涉及到气瓶的信息变更,比如更换充装介质或者延期检验等情况,都应及时更新标签中的相关内容。同时,标准还建议采用防伪措施来防止标签被伪造或篡改,从而保障气瓶使用的安全性。
最后,在管理与维护方面,标准要求各相关单位建立健全信息化标签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标签的状态是否完好无损,并及时处理损坏或丢失的情况。对于已经报废的气瓶,其标签也必须按照规定予以回收销毁,避免流入市场造成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气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第3部分:气瓶信息化标签》(DB52/T 1669.3-2022)通过对气瓶信息化标签的技术要求、编码规则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的详细规定,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气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这一体系不仅有助于提升气瓶行业的管理水平,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用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