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下凹桥区雨水调蓄排放的设计原则、计算方法、设施布局及相关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下凹桥区雨水调蓄排放工程设计。
Title:Design Standard for Rainwater Storage and Discharge of Sunken Bridges in Beijing - DB11/T 1068-2022
中国标准分类号:P53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068-2022下凹桥区雨水调蓄排放设计标准》是由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的,该标准对下凹式桥区雨水调蓄与排放的设计原则、技术要求以及施工和验收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以下将从标准中的关键条款出发,对其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相关术语的定义,如“下凹桥区”是指位于道路桥梁下方且低于地面标高的区域,“雨水调蓄设施”则是指用于暂时存储雨水并逐步释放的装置。这些基础概念为后续的具体规定奠定了理论依据。
设计原则
在设计原则上,标准强调了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的统一。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确保系统能够有效应对极端天气事件,同时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
技术要求
# 雨水调蓄设施容量计算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雨水调蓄设施容量的计算方法,要求根据汇水面积、降雨强度等参数来确定。具体而言,需采用当地多年平均降雨量数据作为参考,并结合历史最大降雨记录,合理估算所需调蓄容积。此外,还应预留一定的安全裕度以应对突发情况。
# 排放系统布局
关于排放系统的布置,标准指出应当遵循就近排放的原则,尽量减少管道长度,降低建设成本。同时,要保证各支管与主干管之间的连接顺畅,避免出现堵塞现象。对于特殊地段(如坡度较大或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方),还需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 材料选择
对于构成整个调蓄排放系统的各类材料,如钢筋混凝土、塑料制品等,均提出了明确的质量要求。例如,所使用的钢筋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经过严格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而作为主要承重结构件之一的混凝土,则需满足抗压强度不低于C30的标准。
施工及验收
在施工阶段,施工单位需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执行,并定期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完工之后,由专业机构组织验收工作,重点核查工程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总之,《DB11/T 1068-2022下凹桥区雨水调蓄排放设计标准》是一部具有指导意义的地方性技术文件,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整体性能,也为其他类似项目的规划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深入理解并贯彻实施该标准,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公众利益和社会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