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饲用燕麦青贮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栽培管理、收获、青贮制作与管理、品质鉴定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饲用燕麦青贮的生产和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Oat Silage Fee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610—2022饲用燕麦青贮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饲用燕麦青贮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从饲用燕麦的种植、收获到青贮制作以及储存和利用等环节提供了详细的技术指导,旨在提高饲用燕麦青贮的质量和产量,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求。
一、种植管理
在种植管理方面,标准要求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进行播种。播种前要对土地进行深耕细耙,并施足基肥。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季或秋季,具体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播种方式可以采用条播或撒播,行距控制在20-30厘米之间,播种深度为2-3厘米,每亩播种量为4-6公斤。同时要注意合理密植,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
二、田间管理
在田间管理过程中,要加强水肥管理。苗期要适当控水蹲苗,促进根系发育;拔节期至抽穗期是需水临界期,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成熟期则要减少灌溉次数,防止倒伏。施肥上要做到氮磷钾配合使用,前期以氮肥为主,中后期适量补充磷钾肥。还要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及时清除杂草,确保燕麦健康生长。
三、适时收获
收获时机直接影响青贮品质。当燕麦植株80%以上进入蜡熟期时即可收获。此时籽粒变硬且呈黄色,茎叶仍保持绿色。过早收获会影响干物质含量,过晚则可能导致营养成分下降。收获后应尽快运往加工地点,避免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造成养分损失。
四、青贮制作
青贮原料切碎长度宜控制在2-3厘米左右,装填密度不低于550kg/m³。填满后立即密封压实,排除空气。发酵期间温度最好维持在20-35℃范围内,持续发酵时间为45-60天。成品青贮pH值应在4.2以下,氨态氮含量不超过总氮量的15%,感官指标达到酸香味浓郁、无霉变腐臭现象的标准。
五、储存与利用
储存环境要干燥阴凉,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淋。堆垛高度不宜超过2米,垛间留有通风通道。取用时遵循先进先出原则,每次取料后要及时封闭开口处。饲喂时可根据家畜种类和生理状态调整比例,但不得低于全混合日粮的20%。
六、质量检测
定期对青贮产品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包括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等指标测定。同时开展感官评定,检查是否有异味、霉斑等问题出现。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
总之,《DB15/T 2610—2022饲用燕麦青贮技术规程》为饲用燕麦青贮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