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芍药种质资源描述和数据采集的术语和定义、描述规范、数据采集要求及方法。本文件适用于芍药种质资源的调查、整理、保存及相关研究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Description and Data Collection of Paeonia Germplasm Resour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芍药种质资源描述和数据采集规范(DB15/T 2591—2022)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芍药种质资源管理的重要技术文件。该标准规定了芍药种质资源描述与数据采集的基本要求、分类方法、描述内容以及数据采集的技术流程,为芍药种质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首先,标准明确了芍药种质资源描述和数据采集的基本原则。包括真实性、完整性、可比性和时效性。真实性要求所记录的信息必须准确无误;完整性则强调对芍药种质资源各方面信息的全面覆盖;可比性是为了确保不同时间或地点的数据具有对比的可能性;时效性则指出数据应反映芍药种质资源当前的状态。
在分类方法上,标准采用生物学分类法,结合地理分布特征,将芍药种质资源划分为野生种、栽培种及其杂交种三大类。对于每一种类,都有具体的分类标准和识别要点。例如,野生种主要依据其自然生长环境和形态特征来区分;栽培种则根据选育过程、用途等进一步细分;而杂交种则是通过亲本来源及遗传特性加以界定。
标准还详细规定了芍药种质资源描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植物学特征:包括植株高度、冠幅、叶片形状、花色、花瓣数等直观可见的外部形态特征。
2. 生物学特性:涉及开花期、结果率、抗病虫害能力等与植物生命周期相关的内在属性。
3. 分布与生态习性:涵盖原产地、适宜栽培区域、土壤类型偏好等环境适应性指标。
4. 经济价值:如观赏价值、药用价值、食用价值等实际应用方面的考量。
此外,在数据采集方面,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技术要求。例如,在野外调查时需配备必要的工具设备,并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室内鉴定过程中要使用标准化仪器仪表进行测量分析;所有数据均需经过双人复核确认后方可入库保存。
最后,标准还强调了数据管理的重要性,要求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系统,定期更新维护,并对外公开共享优质资源信息,促进学术交流与产业发展。同时,鼓励开展国际合作,共同推进全球范围内芍药种质资源保护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