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湿地公园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划与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修复与保护、管理与监测等方面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Wetland Park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湿地公园建设规范》(DB15/T 2576—2022)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性技术标准,旨在指导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这项标准对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标准中,有几个关键条款值得特别关注:
首先,关于湿地公园的功能分区,标准明确要求将园区划分为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和服务体验区三个主要部分。其中,生态保育区应作为核心区域,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以维持自然状态;恢复重建区则用于修复受损的湿地环境;服务体验区则是向公众开放的部分,需兼顾教育展示与休闲娱乐功能。合理的功能分区能够确保各项活动有序开展,避免对敏感区域造成干扰。
其次,在植被配置方面,标准强调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并注重乡土树种的应用。同时,还提出了乔灌草相结合的原则,以构建多层次的植物群落结构,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性。
此外,标准还对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具体规定。例如,游览步道的设计应当尽量减少对地面的影响,采用透水材料铺设,并设置必要的防护设施防止游客误入危险地带。公共服务设施如厕所、休息亭等也必须符合环保要求,使用节能设备并妥善处理废弃物。
最后,标准还特别提到湿地监测的重要性。建议建立长期观测体系,定期记录水质、土壤状况及动植物种类变化情况,为科学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这些内容构成了湿地公园建设的基本框架,有助于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通过遵循这一规范,可以有效提升湿地公园的整体品质,使其成为兼具科研价值和社会效益的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