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内蒙古东部地区膜下滴灌旱作水稻栽培的节水高产技术要求,包括种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东部地区采用膜下滴灌技术进行旱作水稻生产的农户和农业企业。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ater-saving and High-yield Production of Rice under Membrane Drip Irrigation in Arid Land in Eastern Inner Mongoli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内蒙古东部地区由于水资源匮乏,发展高效农业显得尤为重要。DB15/T 2575—2022《内蒙古东部膜下滴灌旱作水稻节水高产技术规程》的出台为当地水稻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将选取该标准中的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在灌溉管理部分,标准规定了“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原则。这意味着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通过覆盖地膜并采用滴灌系统供水,可以有效减少水分蒸发和渗漏损失。具体要求包括:滴灌带应铺设于地膜下方,确保每个植株都能获得均匀的水分供应;同时需根据土壤湿度传感器反馈的数据调整灌溉频率与量值,以达到最佳节水效果。
其次,在施肥方案中强调了平衡施肥的重要性。标准建议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法,即依据田间试验测定土壤养分状况后制定合理的肥料施用计划。此外还特别指出,在水稻抽穗期前后要适量增加钾肥比例,这有助于提高稻谷品质及抗倒伏能力。
再者,关于品种选择方面,推荐使用耐旱性强且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优质杂交稻种。这类品种通常具有较强的根系发育能力和较高的光合作用效率,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的产量表现。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病虫害防治措施。标准提倡采用绿色防控手段,如设置黄板诱杀蚜虫、释放天敌昆虫等方法来控制害虫数量。对于不可避免发生的病害,则主张优先选用生物农药进行处理,尽量避免化学药剂对环境造成污染。
以上是对DB15/T 2575—2022中几个核心内容的简要分析。遵循这些规范不仅能够帮助农民实现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效目标,同时也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