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精制川茶 川红工夫红茶加工的术语和定义、加工基本要求、加工工艺及技术要求、加工场所卫生要求、产品质量要求、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生产的川红工夫红茶的精制加工。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cessing of Refined Sichuan Tea - Gongfu Black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878-2022《精制川茶 川红工夫红茶加工工艺技术规程》是四川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川红工夫红茶的加工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原料要求
标准中明确指出,用于生产川红工夫红茶的鲜叶应来源于适宜种植区,并符合GB/T 19165的规定。这意味着原料的选择非常严格,需要保证鲜叶的新鲜度和质量。此外,还要求鲜叶采摘时要遵循“采嫩留老、分批多次”的原则,确保原料的均匀性和高品质。
加工环境
加工车间的设计与布局应当合理,具备良好的通风、防尘设施以及必要的卫生条件。温度控制在15℃至25℃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60%到75%,这对于保持茶叶品质至关重要。同时,所有设备在使用前都必须经过彻底清洗消毒,以防止交叉污染。
初制工序
初制工序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四个步骤。其中,萎凋过程需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室内自然通风即可;揉捻力度适中,既要保证细胞破裂充分又要防止破损过多;发酵阶段则需控制好时间和温度,通常情况下,室温20℃左右,时间约4小时左右为宜;最后一步干燥采用低温慢烘的方式,确保成品茶香气浓郁且色泽正常。
精制工序
精制工序主要涉及筛分、切断、风选等环节。通过这些操作可以有效去除杂质,提高茶叶的纯净度。特别是对于不同等级的产品,还需进一步分级处理,以便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此外,在包装前还需再次检查产品质量,确认无误后方可入库保存。
质量检验
产品出厂前必须按照相关国家标准进行严格的感官审评及理化指标检测。感官审评重点考察外形、汤色、香气、滋味等方面的表现;而理化指标则涵盖水分含量、灰分比例等内容。只有当这两项均达到规定标准时,才能视为合格产品投放市场销售。
以上就是对DB51/T 878-2022中几个关键部分的具体说明,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来指导实际生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