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砖石质文物病害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要求、技术规范、运维管理及数据处理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内砖石质文物病害在线监测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维护。
Title: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for Brick and Stone Cultural Relics Disea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7
国际标准分类号:0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01T 3103-2021砖石质文物病害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及运维规程》是陕西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砖石质文物病害的在线监测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陕西地区砖石质文物病害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维护。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地域和对象限制,确保了监测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病害”、“在线监测”等专业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病害”是指影响砖石质文物保存状态的所有负面因素的总称。这些定义为后续条款提供了统一的语言基础,避免了概念混淆。
三、监测系统组成
标准指出,监测系统应包括数据采集单元、数据传输单元、数据处理单元和监控中心四部分。这四个组成部分构成了完整的监测体系,确保了信息采集、传递、分析到反馈的全流程覆盖。
四、监测内容
要求监测内容涵盖风化剥落、裂隙发育、变形沉降等方面。这些内容的选择基于砖石质文物常见的病害类型,能够全面反映文物的状态变化情况。
五、监测频率
明确规定了不同病害类型的监测周期,如风化剥落每季度一次,裂隙发育每月一次。这样的频率设置既保证了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又考虑到了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六、数据管理
强调了数据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要求建立电子档案并定期备份。这对于长期跟踪文物病害的发展趋势至关重要。
七、应急预案
制定了针对突发状况的应急措施,比如设备故障时的临时替代方案。这有助于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响应,减少损失。
八、人员培训
要求运维人员接受专业培训,熟悉各项操作流程和技术指标。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保障监测系统正常运转的关键。
九、质量控制
提出了定期校准仪器设备以及开展比对试验的要求。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环节,可以提高监测结果的可信度。
十、持续改进
鼓励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优化监测策略,并及时更新相关资料。这种动态管理模式有利于适应新的挑战和技术进步。
综上所述,《DB6101T 3103-2021砖石质文物病害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及运维规程》从多个维度规范了砖石质文物病害在线监测的工作流程,对于保护珍贵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