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村有机物料好氧堆肥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管理措施及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农村有机废弃物的好氧堆肥处理及相关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erobic Composting of Rural Organic Materials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4471-2022《农村有机物料好氧堆肥技术规程》是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农村地区开展有机物料好氧堆肥活动提供了具体的技术指导,旨在规范操作流程、提升堆肥质量并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以下为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5.1 原料选择与预处理
5.1.1 明确指出用于堆肥的原料应包括农业废弃物如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同时鼓励使用厨余垃圾作为补充原料。原料需经过初步筛选去除杂质,并确保含水量控制在50%-60%之间,pH值维持在6.5-8.5范围内。此规定强调了原料质量对于后续发酵过程的重要性,过高或过低的湿度及酸碱度都会影响微生物活性从而降低堆肥效率。
5.2 菌种添加
5.2.1 规定了在堆肥初期需要加入复合微生物菌剂以加速有机物分解。推荐每吨干物质添加量为2kg至5kg不等,具体用量视原料种类而定。此外还要求所使用的菌种必须符合国家相关卫生安全标准,且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这一条文突出了生物技术在现代堆肥工艺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引入高效菌群可以显著缩短发酵周期并提高最终产品的品质。
5.3 堆体构建
5.3.1 提出堆体高度一般设定为1.5m至2.0m左右,宽度不超过3m,长度根据场地条件灵活调整。堆体内部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可通过设置通气管道或者定期翻堆等方式实现。另外还需注意堆体边缘部分适当加厚以防漏风导致局部缺氧现象发生。本条款从物理结构上保障了氧气供应充足,有利于维持整个系统内的好氧环境,进而保证堆肥顺利进行。
6.1 监测频率
6.1.1 要求在整个堆肥过程中至少每隔一周进行一次温度测量,并记录每次检测结果。当温度超过70℃时应及时采取措施降温,比如加大通风量或减少投料速度等。这项措施有助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作出相应处理,避免因高温持续时间过长而造成养分损失甚至有害气体排放等问题。
以上仅是对标准部分内容进行了简要分析,实际上还包括更多细节方面的规定如病虫害防治、成品检验等方面的内容。希望上述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